只有肤浅的人了解自己,那国家呢

晚上跟大尧和叉哥聊到外国人怎么看中国人,大尧说就像苏南人总是把他们张家港看成是苏北一样,不言而喻。然后我说,不也有那些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老外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反驳,刚来的时候都是这么想的,来这边这么多年了也没见几个这样的。由此可见任何事情想想跟现实还是相差甚多。更有甚者,叉哥说在学校就看到“1=/_/(l<(#11/14”(用1337语言写的避免被和)的涂鸦。尽管这里言论是真正自由,但还是一身寒意,配合着外面的暴风雪。

    于是上google搜索,输入之前想都没想过的这句话,果真有很多,第一条就是Youtube, 算是明白为什么国内禁它了。评论也几乎是一边倒,辩论的一方显得十分势单力薄,毕竟英语是这边的,外加国内教育整齐划一大同化的塑造,从句子结构不难看出哪些是中国人写的。然后又去了别的些网站,一个blog采用的同样的标题,内容是在olympic上看到的林妙可的声音是假的,真的歌声是一个长得比较ugly的女孩唱出来的,因为长得丑而没让她上电视。老外觉得被欺骗了,所以十分愤怒,以至于说出那样的话。有时想想也觉得有些好笑,在中国假唱这样司空见惯的事情老外也会这么“认真”对待。又想到了前些天看到的一篇blog,标题是《一位洋老太太的微笑》,事情发生在北京,她看到一辆汽车行在自行车道上,这时候她走过去微笑着把她的自行车拦在车前并作出禁止通行的手势,司机见状立马从车里跳了出来,一阵破口大骂后外加大打出手。那么多老外“执着”于我们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入乡随俗是我们随手抓来的托词,显而易见的事物是大众能看到的唯一事物,而在这事物的背后有太多的无奈,混杂着误解与偏见。

    不可否认,中国是有太多问题。伴随着域名劫持,国家入口网关IP封锁和关键字过滤技术,太多国外网站无法在国内登上,国外的看不了,国内的新闻大概早已背离了《传播学概论》里的准则。事实如此,被老外称为Brainwashing的一代似乎也无可厚非。但切记,改变时代的是人格而不是原则,想到这点,桎梏也好羁绊也罢便成了灰,每个人有自己的发展规划,实在不行哪怕成为生活的旁观者,这样可以避免太多烦恼。回过头来想想现在国内的一切不都还挺好么,至少没有战争,饥荒。跟ABC或者CBC等等一聊到国内就各个魂飞魄散,就像国内每个人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之中,还有一个跟他聊天说得好像就他一个人建一个party就能救中国一样,不知道是被“同化”得太深还是美国大片看多了,这些人除了naive,没别的。时过境迁,是不是个围城还不一定呢。

    社会以它的精神概念而存在着,学会适应社会抑或让社会来适应你,理性与非理性,尽管萧伯纳在十九世纪已经做出了解释,但这仍是这个世纪的中国人无法用巧辩逃避的东西。

    既然逃不开就学一门技术吧,至少,她是纯粹的。

此条目发表在未分类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